
因为南海最近的一系列风波,中菲关系这段时间很是低迷,这也引起了菲律宾内部商业人士的担忧,因为他们本就处于中菲经贸的第一线,对双边关系的一点风吹草动分外敏感。
更何况,现在中菲在南海多个方向频频起摩擦,动静之大,已经不能用风吹草动去形容了。王毅外长之前与菲律宾外长通话时,就特意强调,中菲关系已经处于十字路口,何去何从,菲律宾方面应当慎重行事。
王毅外长的表态,也引起了菲律宾商界人士的共鸣。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施东方近日就呼吁说,中菲关系有必要“重新调整”。他提到,菲律宾当前是东南亚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,这与中菲之间的经贸关系密不可分。
施东方重点指出,菲律宾要想维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,中国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。言外之意,就是让小马科斯不要因为南海问题“因噎废食”。
如果说施东方的表态还算委婉,菲律宾首富施蒂丝就不那么客气了。她明确表示,自己对小马科斯政府的战略“并不认同”。中菲每次在南海发生对峙,菲律宾这边立刻渲染紧张态势,摆出一副不遗余力配合美国“印太战略”的姿态。
施蒂丝认为,这样下去,只会对菲律宾的发展前景造成消极影响,因此小马科斯应该重返与中国的谈判桌。
此外,还有人提醒说,现在正是菲律宾与中国开展外交的最佳时机,要给成熟的外交官发挥作用的机会。在南海问题上,菲律宾“握手总是比出拳好”。
这就是在提醒小马科斯,在南海问题上,菲律宾不具备向中国“出拳”的能力,哪怕现在有美国撑腰,也不会改变这一点。过去的经验也已经证明,菲律宾要是一意孤行,只会自取其辱。
能看出来,菲律宾商界普遍不赞成,小马科斯现行的激进南海政策。原因很简单,再让菲律宾政府这么折腾下去,中菲经贸合作难免受到冲击,导致他们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。
可能当前,有不少人都在和中企讨论具体的合作事宜,如果因为南海问题搁置,甚至是荒废,那就是得不偿失的结局,所以他们都希望能劝住小马科斯。
不过商界人士的表态,小马科斯肯定不爱听。因为前不久他自己就亲口说过,在南海问题上,菲律宾不能再用传统方式与中国打交道,需要所谓的“范式转移”。
但现在,商界人士密集发声,要求他以务实和理性的态度,推动中菲关系“战略性重启”,其实就是变相让他回归传统的外交路线,与中国相向而行,如此才能保证菲律宾的国家利益。
所以小马科斯就算想把“范式转移”进行到底,就要面对强大的内部阻力。不过在南海问题上,小马科斯政府与军方,已经是进退一致的利益共同体,近期围绕中菲海上摩擦的一系列言行,也与商界人士的期待,有极大的落差。
但要知道,小马上台早期,对中菲关系,是做足了姿态。不仅多次强调,中国是菲律宾最重要的伙伴,还把中国作为东盟以外的首个出访国。
这很大程度上安抚了菲律宾商界人士,本来他们还比较担心,杜特尔特卸任后,新政府会在南海问题上改变方针路线,导致中菲关系“黄金时代”难以为继,搞得生意也不好做。小马科斯一开始的表态,让他们对后杜特尔特时代的中菲关系,有相当的乐观态度。
但这种情绪并没有维持太久,后面的大半年时间里,中菲关系因为海上争端急转直下,让很多人都有措手不及的感觉,觉得小马科斯有“出尔反尔”的嫌疑。
几个月前,菲律宾工商总会会长就呼吁说,菲律宾要尽快与中国修复关系,加强双边经济交流,别让第三方插手南海问题,更别当下一个乌克兰。
他还指出,菲律宾是唯一一个,无论是政客还是军方,都能对外交政策“指手画脚”的国家,这反而给菲律宾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。
而现在,更多商界人士开始密集发声,呼吁小马科斯要保持理性、务实的态度,这似乎表明,他们已经察觉到,事态可能会有更糟糕的方向发展。
所以,如果不能劝住小马科斯,向他说明利害,放任菲律宾把地缘政治问题无上限地拔高,导致国家外交政策失衡,到时候,影响就不局限于菲律宾的经济发展了。
只不过,菲律宾商界人士的密集表态,可能还是不会让小马科斯“回头”。要知道,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,还有菲律宾武装部队里的强硬派,动辄就要给那些呼吁中菲友好的理性声音,扣上“叛国”的帽子,还声称在这些群体进行监视,不排除有“杀鸡儆猴”的打算。
对于这种不利于国内舆论氛围的表态,小马科斯却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。这是一种比较危险的信号,也说明小马科斯对南海问题,有自己的想法。但有必要明确,炒作中菲海上争端,也许可以满足小马科斯一时的政治诉求,但长远来看,这是菲律宾的取祸之道。
